呼吸的藝術 (一) 基礎篇 - 呼吸的力量與正確呼吸方式
在紛亂的現代生活中,有一個簡單而強大的工具始終與我們同在——那就是呼吸。
自律神經系統控制的生命活動中,只有「呼吸」是唯一可透過自我意志控制的。調節呼吸,能直接影響身體、情緒狀態。
我們在極度的情緒反應中(如:恐慌、憤怒、悲傷、激動、狂喜),可能會出現喘不過氣、全身緊繃、心臟大力跳動、語無倫次⋯等等狀況。
這時只要調整呼吸,幾次刻意放緩的呼吸後,心臟便不再那麼用力的跳,肌肉慢慢放鬆,呼吸變得舒暢。
這就是呼吸的力量!
只要呼吸,就足以影響身體、情緒、心理狀態。
好好呼吸,即刻自我療癒♡
用鼻子呼吸
空氣可以從鼻子或嘴巴進入和離開身體,鼻子是被設計來呼吸的器官,嘴巴則是用來進食的,因此,日常生活中,良好的呼吸模式,應該使用「鼻子」呼吸。
使用鼻子呼吸的好處
* 啟動副交感神經:進入「休息和消化/進食和繁殖」的放鬆模式。
* 增加氧氣吸收:鼻孔限制進出肺部的空氣量,呼氣時,空氣通過鼻子排出肺部的速度慢,有更多時間提取氧氣。
* 產生「一氧化氮」增加攝氧與淨化空氣。
* 鼻子調節吸入空氣的溫度和濕度,防止肺和支氣管乾燥。
* 鼻子初步過濾病毒、細菌、灰塵和花粉。
「一氧化氮」是血管擴張劑,降低血壓、肺部血管擴張,增加肺部吸收氧氣的能力。一氧化氮也有殺菌效果。
日常生活不該用嘴巴呼吸的原因
- 啟動交感神經:嘴巴不是設計來呼吸的,只在緊急狀況時才使用,因此嘴巴呼吸會啟動「戰或逃」的緊張模式。
- 慢性超呼吸*:嘴巴無法良好調節呼吸空氣量,使呼吸變淺、變快,只呼吸到肺的上端,攝氧量減少。
- 影響軟齶位置,造成睡眠呼吸終止。
- 使口腔乾燥,對口腔和牙齒健康有害。
*「超呼吸」會使血液二氧化碳過少,造成紅血球釋放氧氣能力降低 (波爾效應),人體用氧氣效率降低,感到疲乏沒精神。
* 有特殊練習需求或功用時,還是可以用嘴巴呼吸,但是不建議常態性的用嘴巴呼吸。